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近日,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内容;这是继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发布实施之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义。
深刻理解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背景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河湖生态系统是生态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深受人类活动影响;国家始终将水生态环境保护放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位置。以1972年官厅水库污染治理为标志,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伴随整个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九五”时期以治淮为先导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开启大规模治污阶段;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长江大保护、黄河生态保护治理蓝图,国家发布“水十条”,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坚定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延续和时代需求。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将编制实施重点流域规划作为法定治水方略,“九五”以来国家已相继编制实施了六期规划,久久为功、接续不断推进水生态澳门黄金娱乐取得显著改善,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之一。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0.4%,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80%;长江经济带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界立标基本完成;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着力推动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要求继续抓好美丽河湖建设。2023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澳门黄金棋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谋划构建了“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第一个“1”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澳门黄金棋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N”是指分领域行动,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进行布局,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系列行动方案。美丽河湖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领域之一,将与美丽蓝天、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协同推进,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要素的整体保护、提质增效,与区域维度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条块结合、经纬交织,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新画卷。
系统落实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目标任务
《行动方案》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制定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锚定三个时间节点,明确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总体思路是以改善水生态澳门黄金娱乐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具体任务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水体污染是人类活动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控源减排也是河湖治理中最关键的措施手段。在污染防治攻坚基础上,下一步重点要系统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健全“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以水质达标需求倒逼入河污染削减及优化布局;从突出污染问题入手,持续推进工业园区、城乡生活、农业面源等水污染防治,同时保持水域及岸线干净整洁,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二是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态澳门黄金娱乐状况同时受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环境容量所制约,需要生态扩容与污染减排协同发力,保障生态流量是生态扩容的主要措施。重点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气候状况、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用水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积极推进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全覆盖;以水利水电工程为抓手,严格落实相关审批文件规定的生态流量管控要求;加强河湖断面监测、水工程监测数据汇集,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
三是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以提升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出发点,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生态缓冲带建设、水生植被恢复、重要生境保护修复等措施,维护河湖水生态系统平衡,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加强湖库富营养化和水华监测,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统筹美丽河湖建设与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恢复和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性和流动性,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同时,通过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过滨水休闲绿道、滨水公园等建设,水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不断满足群众亲水需求。
统筹把握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五个关系
一是把握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江河沿线往往是人口分布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坚决摒弃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河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美丽河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河湖流域的华丽蝶变不断创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美丽河湖流域打造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二是把握单个水体与流域治理的关系。“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九五”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六期重点流域规划,对推动我国水澳门黄金娱乐发生转折性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流域为单位开展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应当坚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向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转变过程中承前启后的标志性工作,不单是就水治水、一地之责,更要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推动构建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流域分区域、差异化的精准管控,形成流域内各方齐抓共管格局。
三是把握污染防治与三水统筹的关系。美丽河湖指标体系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个维度,明确“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基本要求。水质良好是建成美丽河湖的重要前提,但要克服惯性思维,避免三水治理畸轻畸重、污染防治单兵突进。国家层面正在优化全国水生态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地方层面则需开展水生态调查评估,掌握河湖生态状况年际变化,探索构建综合性指标体系,为系统评价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提供支撑。
四是把握建设成效与公众满意的关系。各地在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过程中,应秉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对标对表,有序实施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工程,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系统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但河湖之美不仅在于理化指标数据好,更重要的是让人民群众对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可感可及。一方面要在美丽河湖建设目标指标中增加群众满意度,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美丽河湖建设成效的重要考量;另一方面应开展全民行动,鼓励通过“随手拍”等方式,近距离感受河湖之美,及时发现河湖之痛,营造共建共享美丽河湖的良好氛围。
五是把握全面推进与案例征集的关系。《行动方案》出台标志着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将由“点”(优秀案例征集)及“面”(达到美丽河湖建成率要求)。各省份依据美丽河湖指标体系,组织地市对纳入国家建设清单的水体保护与建设情况开展自评估,对已达到美丽河湖指标要求的水体加强监管,对尚未达到要求的需加快补齐短板,稳步推进美丽河湖建成率目标按期实现。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挖掘各地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美丽河湖典型示范,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支持政策,激发地方主观能动性,推动美丽河湖各美其美、各有所长。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王金南)